wushijiao Posted March 24, 2006 at 01:19 PM Report Posted March 24, 2006 at 01:19 PM 我在网上寻找关于汉语水平考试的新闻的时候,我偶然发现这个有趣儿的文章. http://www.yywzw.com/new05-04k.htm 这个文章呼吁让中国人更尊敬他们的母语: 汉语. 也指出: 随着中国经济沸腾发展, 学习汉语已经实现了所谓的”汉语热”的趋势. 所以,我要问汉角的朋友: 你觉得中国政府应该推行一些强势的政策让汉语成为世界上商贸交流比较主要的语言吗? 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推行一些推广汉语的政策. 比如说: 1) 中国高考不应该太重视英语. 文章指出: 重视英语无可厚非,因为英语在国际贸易和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它会拓宽与外界接触的渠道。 我同意. 目前,英语已经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甚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但是,有的孩子根本没有掌握外语的能力. 我个人认为这些孩子不一定笨. 在美国,我的很多职业生涯特别好的以前的同学. 高中的时候,他们对外语一点成绩都没有. 不过,他们现在的社会地位挺不错. 在中国他们有可能考不过包括英语的高考. 2) 减少英语的重要性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好处. 我曾在黑龙江的农村地区进行了一个英语培训. 那时,我们的学生个个是在农村教英语的老师. 说实话, 他们的英语很差. 连 “What is your name?”都不会懂. 他们根本不能交流. (当然,也有一些很让人吃惊的说得流利的老师.) 相比之下,我现在在上海当大学老师. 我说英语最差的学生还说的不错. 他会造句. 他的发音有问题,但不太影响交流. 我的意思是中国发达地区的英语能力已经比较好, 而且是日益提高的. 中国的非发展地区的英语水平很差. 因为教育让地区发展自己, 而因为中国考试制度是以英语为主, 我觉得英语阻碍发展中地区的将来发展. 3) 随着中国经济占世界越来越大的份额,在国内汉语应该有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假如在中国三十年将来所有的国际商务交流是以英语为主,那么, 第一, 老外失去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汉语的原因; 其次, 来自比较贫苦地区的中国人不容易进入社会的高层. 汉角的朋友, 你们对汉语的将来有什么看法吗? Quote
skylee Posted March 26, 2006 at 04:06 AM Report Posted March 26, 2006 at 04:06 AM motivation ~ 愿意 (X) 意愿 (O) ~ 原動力 ~ 誘因 Quote
carlo Posted March 26, 2006 at 11:20 AM Report Posted March 26, 2006 at 11:20 AM 我作为一个学习汉语的外国人, 当然是希望汉语的未来更美好, 这也对我个人有利。我十分同意“英语热”现如今热得有些发烧, 多注重孩子们的整体素质、心理素质, 在我看来也许更为明智。要求每个人有极高的英语水平, 就像是强迫整个中国人民一夜间变为新加坡人或香港人一样, 好像不大现实。 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如果汉语不被别的民族视为具有独特的内涵、属于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经济再旺也不会引起多大的变化。在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候, 很多人始学日语, 但日语的地位之所以提高并不是因为经济 (至今外商在日本还是用英语), 而是因为日本的传统艺术、习俗、烹调、武术等等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认可, 更能被外国人接受。 也许只有中国人创造自己的“文艺复兴”, 汉语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才会有所提高。这当然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情。 1 Quote
wushijiao Posted March 26, 2006 at 12:17 PM Author Report Posted March 26, 2006 at 12:17 PM 也许只有中国人创造自己的“文艺复兴”, 汉语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才会有所提高 我同意. 我曾看到某个关于外国人学习日语的美国报纸的报道. 文章指出:美国人想学习日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了解日本的 "manga" 和其他的日本的潮流文化的东西. Quote
elina Posted March 27, 2006 at 09:00 AM Report Posted March 27, 2006 at 09:00 AM 不应该太重视英语 我有同感。我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提到某些颇有绘画天赋的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好,不能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尽管一些老师看到这么有才华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深感痛心,多方奔走求情,但无奈教育体制就是这么规定的,只能失望、徒劳而归。 Quote
mrtoga Posted March 27, 2006 at 03:45 PM Report Posted March 27, 2006 at 03:45 PM 谈起这个话,应该先考虑在中国的社会,大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现在中国缺乏很多社会上基本性人才,比如医生,律师,会计,建筑,化学,电脑方面。 中国的政府优先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在中国大学的课程里你应该看不到像美国,欧洲那样“高尔夫场管理学”,“电影学”什么什么。 大部分都是跟科学有关的专业。 这个现象是跟日本30年以前的情况一样。 高级教育制度的目的是培养所谓“机器人” - 脑筋容量大的,CPU快的,用逻辑想办法的。 这样的人才能当律师,医生等最必须的工作。 能学会外国语(特别是能学会外国语的语法)这些人,一般有能力当个律师,医生等。 而用创造力的职业(艺术关系的),这些人大部分都还没有机会发挥他们的能力。 为什么呢? 如果你离开上海,北京等,中国的老百姓不是在想着“明天我去看什么样的戏”, 或者“明天我去买什么样的绘画”。 他们在想着“我明天怎么能赚钱买个车”,甚至“我明天怎么能赚钱买饭/看妈妈的病”。 我要说什么呢? 在今天中国社会的情况下,中国应该模仿别国家的管理制度,要不然没有办法继续发展了。 模仿别国家的制度是依靠能学会外语的人才。 我认为为了得到这个目的,英语的听力,口语能力不那么重要,但是阅读,语法方面是不能缺乏的。 所以这10年,20年中国政府只好重视英语的教育。 Quote
gato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1:38 AM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1:38 AM 我觉得英语是要学的,因为它是个现代社会的基本工具,以后也会越来越重要。wushijiao提到的是个现实问题,中国确乏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很多大城市外的高中英语老师都没能力用英语来教课,这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主要障碍。我以前在美国学法语、西班牙语,我们老师都是从第一天就开始用外语跟我们交流,先用简单的词汇,慢慢地说,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能听懂了。为了更有效的英语教学,需要增加师资,也需要改革教学的方式。现在英语教育效率实在太低了,很多学了六、七年英语的学生还看不懂英语报纸,不能用英语做交流。跟美国大学教中文对比一下,学生学两年之后就开始看报纸,三年之后就看小说、看鲁迅、学文言文。中文比英文难多了,但他们学中文为什么能比中国人学英文快得多呢? 英文还是应该放在高考里的,贫富地区会有差异,有可能显得不公平,但英语对一个农村孩子找白领工作也很重要,如果不考他们的英语水平会更差,所以也应该通过高考来鼓励农村孩子学英语。有多少人是光因为英语成绩考不上大学?其他课好,英语差点,是不是还可以考上地方大学?现在中国大学已经地方化了,基本上所以的全国重点大学都照很高比例的当地人。上地方大学这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地方也需要人才,把优秀的人都拉到北京、上海也不好。 回到wushijiao的原标题,汉语的将来(是否应该改成“未来”?),我发现现在大陆人对小说的兴趣比十年、二十年前淡多了,这对汉语发展有什么影响?到任何一个大书店去看一下,现代小说会只是店面积的很小一部分,有可能只有中小学生辅导书的1/4、1/5那么大。我有一次路过一个小新华书店,进去逛了下,发现它只有几本小说,其他都是管理、金融方面的书。问了一下售货员,她说这年头人们对文学不感兴趣。这个现象应该对汉语的发展更有直接的关系吧。 Quote
Outofin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4:56 AM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4:56 AM 我手头恰巧有个杂志在讲汉语走向世界的话题。几个小数据:世界上已经建立了41个孔子学院,美国有6个。世界上有3千万以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中国每年出资$25M做国外的汉语教学工作。 这个文章尽量在保持客观中立,但略微有点显得惶惶不安。如果作者倒过来想想中国费多大力气学英语,可能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gato说的小说读者群的减小,我觉得也算是大势所趋,很难改观。可能等大家不那么忙着赚钱了,会回来读读书。但是网络影响力还是太大了。我读书也比以前少多了。当然我有特殊情况——买不到书。 Quote
charlescpp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10:57 AM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10:57 AM 近几年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对汉语的将来还是很乐观的 Quote
wushijiao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1:47 PM Author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1:47 PM 其他课好,英语差点,是不是还可以考上地方大学?现在中国大学已经地方化了 这个有道理. 可能我第一个念头 (中国高考不应该太重视英语) 不对. 不过, 我给你另外个例子.一个要获得上海户口的外地本科毕业生需要:第一是从一个211大学毕业的,其次,计算机二极证,第三,英语6极证. 我的意思不是学习外语必要排除学习自己的母语.相反,学习到一个会了解(authentic texts(包括电影,书,报纸,杂志,收音机节目,菜单等等)的水平的人会更明白他们自己的文化和语言. 但是,学过十年的英语但是不会用英语交流的毕业生已经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 中国许多工作(包括白领工作)不用英语. 为了申请工作他们需要英语. 为啥?公司要的是真的会用英语交流的人,或者只要社会身份高的人? 问题是,许多学生的目的只是考好. 中国的"英语工业"不以了解原本的文章和交流为目的,甚至没想到最后的目的是什么. 总之,学习英语的制度需要改善. 谈到为什么挺多小孩子不经常看书,这个让我想王朔的"我是你爸爸".由于调皮的孩子在看书(好象是红楼梦),老师就惩罚孩子.我觉得这个描述一个现代社会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所有种类的印刷品,尤其是书. 但是现代社会看不起小孩读非课本的闲书. 如果小孩不被早灌溉爱看书的习惯,那么,他们可能永远没有这个爱好. 这真可惜. 不过,总体来说,我对汉语图书发展的未来很乐观. 图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随着中国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经验的读者肯定越来越多. 还有,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已经知道他们的教育制度忽视创造力. 将来,中国教育制度可能也会重视提高创造力.一个国家的创造力越来越被重视,一个国家的文学就会越来越发达和丰富. Quote
chenpv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2:58 PM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2:58 PM 现代社会看不起小孩读非课本的闲书. 我父母没少这样对我说,但我就是拧着来(sh) ,他们说一次,我就去买一本闲书回来看。还有在大考前,我是必看闲书的,记得在高考前一星期内,我躲着我父母,断断续续地把《西游记》看了两遍,又把一本中英双语的缩写本《简爱》几乎翻烂。现在回忆起来,颇有滋味。。。。 Quote
skylee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3:58 PM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3:58 PM 颇有滋味 讓我想起躲在被窩裏偷偷看書那種快樂... Quote
carlo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4:09 PM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4:09 PM 随便再加两句,我同意英语是要学的, 可把英语能力当作获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的必要条件,是不是太刻板点?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得有专业人士来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看原文的研究报告,或需要到海外去深造。要求每个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会不会使一些人没有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其他潜力呢? 1 Quote
elina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5:52 PM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05:52 PM 我想起一则寓言故事: 森林里举办运动会,命令所有的动物必须参加,并且要求所有的动物必须用爬行来参加比赛,也就是:小鸟不准飞,兔子不能跳,鱼儿不许游,大家都得爬行,自然比赛的结果是乌龟得了第一名。这个故事想要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各自的弱点,应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而不应该只凭一种本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 我觉得,在中国,英语可能不必要地太被强调了,太流于形式了。不少行业评定职称都要求考英语,但是实际上,这些人在本行业一直干到退休都根本不会用得上英语。 我想,wushijiao的意思是:“不应该太重视英语”,而不是不应该学英语。其实,我觉得,中国的高考不仅仅是英语的问题,而是有不少科目都太难了(我离开学校时间不短了,也许情况已经有了变化?),比如一些数学、物理、化学题目,难得简直可以用残忍来形容(不过,这三门课,可是我上学时的强项 ,我偏爱理科),如果将来这个人不去从事相关行业的话,我会觉得白白浪费了许多大好时光。不过,我也理解,中国的人口太多了,而大学所能招收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所以就有必要增加考试题目的难度,来达到择优录取的目的。象我的第五个帖子提到的那种情况,我觉得英语肯定还是要考的,但是不是可以做得更人性化一点:比如英语成绩 X 60%,专业课成绩 X 180%(我随便乱想的百分比),然后相加在一起得到总成绩,以最后的总成绩为依据作为录取标准?不过,我又觉得,基础课程很重要,如果这样做,恐怕更加助长了一些学生的功课的“瘸腿”现象,而人的一辈子还长,谁也说不清将来自己能/会去干什么,所以,我又觉得这样做,很“危险”。在如何培养个人的兴趣和专长,以及全面学习发展各种知识的平衡上,我感到迷惑不解。 Quote
gato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11:23 PM Report Posted March 28, 2006 at 11:23 PM 看一下这篇关于韩国教育改革的文章。 http://www.bddx.heagri.gov.cn/default3.aspx?id=9896 二是中学教育也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大学统考已改为“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高考在韩国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仍很大,因此,高考改革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7次,应该说高考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相辅相成。 首先简化考试科目,从过去的6-7门缩减为4门,数理领域、语文领域、外语领域、社会探究领域、科学探究领域4门,总分也压缩成400分。可以说,韩国政府力排众议,对应试教育动了大手术,一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淡化了社会对高考的炒作,阻止了高考的日益升温。其次,压缩了高考时间,每年11月7日,结合毕业考试集中考1天,上下午各考2门,时间是语文领域120分钟、数理领域80分钟、社会或科学领域各120分钟、外语领域80分钟,共400分钟,外语专业加40分钟考试,淡化到类似于全国会考,结束了使师生精疲力尽的高考“马拉松苦役”。高考的这种大胆改革,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会,这是一种制度创新和突破。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型课程、课外、校外活动十分活跃,为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Quote
elina Posted March 29, 2006 at 12:58 PM Report Posted March 29, 2006 at 12:58 PM 韩国的模式值得学习。我对中国的教育体制能否在10年内有所转变,不抱乐观的态度。 Quote
xiaocai Posted March 30, 2006 at 03:03 PM Report Posted March 30, 2006 at 03:03 PM 文化的繁荣必须由经济的繁荣来带动。“文艺复兴”这种显然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是很难在一个老百姓整天都要为自己明天的生计而精打细算的国家出现的。日本的文化输出也远落后于他们的工业产品输出。因为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涵义几乎等同于“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日本人实在是很花了些心思来推销自己的文化来迎合一些猎奇的眼光。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文化本无“主流”,标准因人而异,还是一切顺其自然吧。 Quote
xiaocai Posted March 30, 2006 at 03:07 PM Report Posted March 30, 2006 at 03:07 PM elina一语中的,中国的教育体制实在是让我们广大学子无所适从,要做到根本上的转变非常困难。 Quote
elizaberth Posted March 31, 2006 at 06:51 AM Report Posted March 31, 2006 at 06:51 AM 就像是强迫整个中国人民一夜间变为新加坡人或香港人一样, 好像不大现实。 怎么又是英语跟汉语打垒台,谁胜谁负的标题啊? 不管怎么样,千万别像新加坡这般愚蠢就行了。。。拜托。。。 Quote
carlo Posted March 31, 2006 at 11:10 AM Report Posted March 31, 2006 at 11:10 AM 工业产品的出口本来是一种对外传播, 经济的繁荣能带动文化的繁荣并不奇怪。目前中国的出口总量非常庞大,但“中国制造”的形象尚待提高和巩固,从此可见物质产品的输出本身还是有些不够的。经济的繁荣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但除了物质方面之外,也要为了明天的研究员、设计师、企业家等提供成长的土壤,这好像不完全是一个经济问题。 为什么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涵义等同于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呢?难道非洲国家、南美国家、阿拉伯世界, 印度等对中国文化的认可无足轻重吗? 我想不然... Quote
Recommended Post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select your username and password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Note: Your post will require moderator approval before it will be visible.